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,餐厨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多。合理处理餐厨垃圾,对环境保护、资源利用意义重大。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常见的餐厨垃圾处理工艺流程。
收集:在城市各餐饮场所、食堂等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桶,分类收集餐厨垃圾。部分地区采用智能收集设备,可实时监测垃圾量,便于合理安排收运。收集人员定期将垃圾集中至收集点,确保垃圾不落地,减少污染。
运输:使用专门的餐厨垃圾运输车辆,这些车辆具备密封、防渗漏功能,防止运输过程中垃圾泄漏、异味散发。车辆按规划路线,将收集的餐厨垃圾运送至处理厂。运输过程通过 GPS 定位系统监控,确保运输规范。
分拣:运至处理厂的餐厨垃圾首先进入分拣环节。通过人工或机械分拣,去除其中的大件杂物,如餐具、塑料瓶、包装袋等,防止损坏后续处理设备。
破碎:经分拣后的餐厨垃圾进入破碎机,将其破碎成较小颗粒,增加物料表面积,利于后续处理。破碎程度根据后续工艺要求调整,一般控制在一定粒径范围内。
除油:由于餐厨垃圾含油脂较多,需进行除油处理。常用方法是利用油水分离器,依据油水密度差实现分离。分离出的油脂可回收加工成生物柴油等产品,实现资源再利用。
机械脱水:
螺旋压榨脱水:利用螺旋轴旋转推动物料,因螺距和直径变化产生挤压力,使水分透过筛网挤出。可将餐厨垃圾含水率从 70% - 85% 降至 40% - 60%,设备紧凑、操作简便,应用广泛。
离心脱水:通过高速旋转转鼓产生离心力,使固体颗粒甩向转鼓壁,水分分离出去。脱水效率高,但能耗大,对设备密封性要求高。
加热脱水(可选):对于一些需进一步降低含水率的情况,可采用加热脱水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,使物料中水分蒸发,达到深度脱水目的。此方法能耗较高,通常结合机械脱水使用。
厌氧发酵:脱水后的餐厨垃圾进入厌氧发酵罐,在无氧条件下,通过厌氧微生物作用,将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沼气和沼渣。沼气可作为清洁能源,用于发电、供热或提纯为生物天然气;沼渣经过处理可制成有机肥料。厌氧发酵过程需控制温度、pH 值、碳氮比等参数,确保发酵高效进行。
好氧堆肥:将餐厨垃圾与调理剂(如木屑、秸秆等)混合,在有氧环境下,借助好氧微生物活动,使有机物分解腐熟,形成有机肥料。过程中需定期翻堆,保证氧气供应,控制温度和水分,一般经过数周时间完成堆肥。
能源利用:产生的沼气经净化处理后,可用于燃气锅炉供热、燃气发电机发电,满足处理厂自身能源需求,多余部分并入电网。也可进一步提纯,使其符合车用天然气标准,作为汽车燃料。
肥料生产: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渣和好氧堆肥制成的肥料,经质量检测合格后,可用于农业生产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。
餐厨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有机物、油脂和盐分。一般先通过隔油池去除油脂,再采用生物处理工艺(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)降解有机物,*后通过沉淀、过滤等深度处理,使水质达到排放标准,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或回用。
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主要含硫化氢、氨气等恶臭气体。通过收集系统将废气引入除臭设备,采用生物除臭、活性炭吸附、化学洗涤等方法去除异味和有害气体,达标后排放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